邬贺铨院士:工业互联网领域或将诞生若干“BAT”
2020-06-30 17:28:56
  • 0
  • 0
  • 0
  • 0

今年,“新基建”成为热词。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范围进行了明确,具体可以分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以及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在这三大类中,信息网络是新基建中的基础之基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领跑新基建。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新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还有算力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

在5G、云计算、区块链等耀眼的“黑科技”和新技术名词之外,似乎有点“老土”的工业互联网却更受产业界的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判断,工业互联网是企业发展所要走的路,新时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发展工业互联网。“这次疫情促进了云办公、云课堂、云商贸、云招聘、云签约等云经济的发展,即便疫情过后,没有了隔离的要求,“上云”依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上云可以减少出行、节约时间。“上云”本身也是一种产业,有咨询公司预计到2022年云教育市场超过3000亿,工业上应用空间更大。”

当前,工业互联网建设主要围绕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动,虽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网络方面,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工业企业网络覆盖水平显著提升,电子行业、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一半以上企业实现80%以上的网络覆盖。平台建设成效凸显,截至目前,国内已经建成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数十个。国内工业互联网已经进入平台建设测试期。此外,安全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完善了工业互联网安全顶层设计。

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表示,在网络领域,以TSN、确定性网络为代表的下一代工业网络技术仍处于技术发展前期,5G、NB-IoT、近距离通信等新型无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在平台领域,平台形态和技术体系还在快速发展中,工业APP等新型工业软件架构尚在探索,操作系统生态格局尚未确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集成发展有待探索。在安全领域,针对工业互联网的高级可持续性威胁攻击发现、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深度分析等安全威胁感知产品及技术多样性有待提升,漏洞挖掘和利用等安全对抗性技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当然,发展工业互联网有窗口期,比如工业发展不错的德国,从工业3.0到4.0预计需要10年时间,整个工业互联网的过程在我国估计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另外,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不同,消费互联网是全球联网,工业互联网可能很小部分需要连接全球网络,绝大部分应用工业企业都不希望联网,网络应用都是内部为主。

但随着企业认知的转变,工业互联网必然将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促进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再造,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促进新型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形成领域全覆盖巨头较难,但从目前发展趋势看,未来会出现若干工业互联网巨头,不过生态格局不同于消费互联网领域,预期会呈现新的特点。”刘多认为,具有显著的行业和领域属性的平台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有可能成为工业互联网巨头。

其实,由于工业制造领域门类多,不同行业流程工艺差别大、门槛高,形成全覆盖的巨头难度确实很大。国内工业领先企业结合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可以加速推动基于平台的国际化布局。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我国工业企业将能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调度各类制造资源与创新资源,形成对于全球产业链的带动引领能力。在这方面,不论是家电、航空航天还是能源等行业,巨头格局可期。

“能做成工业互联网核心平台的,很难有新的巨头,因为它要求企业从底层到高层,都要有很充分的了解和原来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但新的巨头是可以在工业互联网出来。”邬贺铨进一步判断,这并不矛盾,新巨头可以从单项技术上出来,比如,做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做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芯片,做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挖掘的一些专用软件,做一些专用的工业控制软件,这些都是可以生长出新巨头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