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观察:面对这两个问题,雷军难言轻松
2018-07-11 14:46:34
  • 0
  • 0
  • 1
  • 0

文/FIGO

小米香港IPO是最近互联网圈最热的话题,小米和雷军的一举一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股票上市当天的破发成为行业议论的热点,而今天的强势上涨也让小米股价话题热度不减,而围绕小米自身定位、市场估值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各种讨论还在继续。就此问题,烽火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市场估值为何一再调低

从最早的2000亿美元再到1000亿美元估值,直到最终落定的约550亿美元,这一再调低的估值固然受到当前贸易战以及资本市场低迷的大环境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香港这样的成熟资本市场对于小米估值的判断。

小米在提交证监会的CDR招股书中提出“互联网公司”的自我定位,而这也是号称千亿美元估值最重要的依据,其市盈率甚至高过阿里和腾讯,但这一定位遭到了市场的广泛质疑。实际上,从小米招股书就可以看出其中端倪。

小米声称自身是互联网公司的依据之一是,“小米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平均时间约4.5小时,MIUI月活用户超过1.9亿”。用户日平均使用时长和月活用户数量确实是互联网公司商业价值的重要依据,但小米这两项数据却与其他互联网公司有着本质的不同。4.5小时实际上是小米用户在手机各种APP(如微信、淘宝、头条等)软件上的使用时间,由此而产生的收入和小米并无关系。而1.9亿月活用户也会因手机硬件的使用转移而下降,因此这两项核心数据与BAT这些巨头相比还是差了很远。

另外,小米另一项与互联网公司定位相关的是互联网服务收入。招股书数字表明,截至2015年、2016年级2017年底,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分别贡献总收入的80.4%、71.3%和70.3%,而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只占总收入的4.9%、9.6%和8.6%,这样小的收入比例足以印证市场的判断:小米是一家典型的硬件公司而非互联网公司,因此小米市场估值一再调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未来小米的估值问题仍将面临着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的困扰,尽管已经刻意淡化这个问题的雷军声称“小米是个独一无二的新物种”,但上市之后需要对外公开披露的各项经营数据不会骗人,小米的估值空间一切还是要靠业绩说话。

未来增长空间在哪里

互联网公司估值看重的是未来成长性,面对小米此次IPO成功后,将面临着财务报表需要透明的压力,同时也将经受市场和投资者的拷问:未来小米的成长空间在哪里?这一点对于小米未来的股价走向和市场估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对此问题,一些文章给出了分析。比如,有的认为小米未来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发展潜力,有的认为小米在国际市场的增长空间。烽火君认为,如果从这两方面来考量的话,未来小米股价恐怕难以提振。

当然,小米一直有进军中高端手机市场的野心,在这次IPO之后也有充足的资金和弹药,但从目前小米的市场表现来看难度很大。一方面是华为依靠Mate和P系列已经牢牢占据中高端市场,同时OPPO最新发布的Find X系列和vivo发布的NEX系列也表现出了迈进中高端品牌的巨大潜力,而被寄予厚望的小米8则市场反响平平。可以说,中高端手机市场留给小米的空间并不多,另一方面以红米为代表的销量冠军机型已经给小米打上了低端手机的烙印,用户心智很难改变。

再看国际市场,小米海外市场主要成绩在于印度市场份额不错,但这也是依靠千元机以及印度人口红利打下的战绩,要想进军欧洲以及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则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小米国际市场增长空间十分有限。

烽火君认为,目前来看,小米未来增长空间最大的潜力在于小米一直布局的智能生态链,因为未来以物联网为代表的IoT市场一定是规模巨大的蓝海市场,小米电视、小米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等明星产品为小米布局IoT市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外小米投资和参股的智能生态链企业超过百家,就此而言,随着未来IoT市场的逐步成熟和进一步爆发,小米有望依靠稳健而完整的智能生态链布局而收获高速增长,但这也存在的一定的风险,因为这些智能硬件生态链主要是依靠小米品牌,一旦小米手机这个主营业务下滑,就会影响小米品牌,也会拖累这些智能硬件业务发展。

外界在观察小米未来发展潜力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判断和分析,这很正常。在烽火君看来,判断小米发展前景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指标就是雷军本人,李嘉诚、马云和马化腾此次纷纷购买小米股票,更多的是投给雷军的肯定票,小米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创始人雷军本身,他聪敏勤奋,有着多年的市场经验,行业影响力大,且有着创业者的坚韧意志,从他2017年带领小米触底反弹走出低谷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日益成熟的企业家。

结语

从无到有,从创立再到IPO上市,小米8年创业史确实是一个现象级的事件,雷军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IPO对于小米而言,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功,未来小米要达到市场的期待,能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收益,小米还面临着市场竞争、品牌升级、资本压力等诸多考验,雷布斯也难言轻松,或许这从来都是创业者的宿命:开工没有回头箭,永远都在奋斗的路上。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