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家众创空间被取消备案资格,市场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2019-12-25 21:08:17
  • 0
  • 0
  • 0
  • 0

文/史诗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复核结果,1949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中,1888 家众创空间复核国家备案资格, 60 家众创空间取消国家备案资格。

上述60家机构分布在22个省/直辖市,其中北京数量最多,瀚海Plug and Play、3W空间(厦门2家)、京东JD+等知名品牌位列60家取消名单中。

60 家众创空间被取消国家备案资格

登录企查查看到,3W空间(厦门)运营主体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3W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6日,今年11月13日已准许简易注销。

另一家瀚海Plug and Play成立于2014年9月,由瀚海和硅谷著名孵化器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强强联手共同成立的创新型孵化器。彼时,国际化的优势资源、创新创业生态以及国际创新项目和团队资源成为瀚海Plug and Play的“杀手锏”。但该孵化器发布的新闻信息还停留在2016年,时隔几年,这个曾经被看好的跨国创新载体在悄无声息中慢慢沉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2014年9月提出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创新创业的热潮。与此同时,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随之进入了发展高峰期。

众创空间是指为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积极利用众筹、众扶、众包等新手段,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为服务特色,实现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运营的创新创业平台。

2017年10月12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制定了《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旨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我国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专业孵化服务能力。

据了解,科技部火炬中心负责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管理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备案工作,经备案的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

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进行动态管理,并适时开展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的考核评价工作。每年公布一次备案名单,对连续 2 次未上报统计数据的众创空间取消国家备案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同时列出了一系列备案条件,核心条件包括空间运营时间满18个月,拥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服务场地,或提供不少于30个创业工位,创业工位和公共服务场地面积不低于众创空间总面积的75%。同时,备案空间应具备至少3名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专职人员,聘请至少3名专兼职导师,每年开展创业沙龙、路演、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培训等活动不少于10场次。此外,年协议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不低于20 家,入驻创业团队每年注册成为新企业数不低于10家,或每年有不低于5家获得融资,每年有不少于3个典型孵化案例。

由此可见,本次公布注销的60家众创空间应该碰触了不同的规定红线。这也反映出我国众创空间经过快速发展期后,已经迎来“阵痛”的持续发展期。

近几年,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众创空间逐渐进入优胜劣汰的沉淀期,明显暴露出空间运营困难、服务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众创空间的运营团队在平台运营中投入较大,特别是在空间的场地、硬件以及服务团队软实力的提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加之缺少高质量的创业项目和创客团队,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造血功能不足,众创空间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共同研发的《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9》(下称“《报告》”),2018年众创空间增长速度为20%,达到6959家。据创头条报道,相关数据显示,至今年4月,众创空间品牌减少40家,发展缓慢、濒临破产倒闭状态的品牌占总数的28.1%。

《报告》同时指出,2018年创业孵化机构的收入结构中,服务型收入为31%,房屋和物业收入为35%,投资和其他的收入占30%以上。

整体而言,中国孵化服务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在逐步增强,在孵企业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在同步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总体呈现出“各类主体全面参与,科技含量不断突显,服务注重结果导向,孵化产出质量更高”的发展态势,为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可见,专业化、科技化正逐渐成为我国众创空间优质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大浪淘沙”后的众创空间或将面对更为严峻的考验。本次“年终大考”不合格的不乏一些曾经的明星品牌,单纯地“复制粘贴”并非一劳永逸,忽视对不同空间的个性化精细化运营势必带来“不可承受之重”。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